第348章 天知道
石砖泛红,家家灯火。
李云裳神情复杂,既有欣慰,也有些许落寞。
她努力了几百年,始终无法让百姓安居乐业,可自己徒弟短短十年就做到了。
耳边传来平静的嗓音。
「在十年前,只有地主士绅人家才有砖瓦房住,寻常百姓都是茅草屋,小康之家住泥瓦。」
顾温走到她身边,转头似说教一般道:「我们要想让百姓都住上砖头房,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地主,而是让砖头变得廉价。」
「师傅,你说是吗?」
李云裳无言以对。
一旁李妙倒是喷喷称奇道:「这可比云裳几十年大同的成果要好得多,之前我记得百姓最多也就人人多穿一件衣服。」
衣服是古代衡量贫富最直观的手段,往往也百姓最值钱的物件。
地痞流氓打架都得先脱去衣服,要是扯烂了能心疼好久。如果百姓有多余的衣服穿,那说明这是一番盛世。
故此,为了解决百姓穿衣问题,李云裳让人专门弄了个洞天种植棉花,然后再炼制纺织法器。
短短几年时间,全天下百姓都能穿得上厚厚的棉袄,但相对的也极大的增加了道宗财政压力。
因为用的都是灵石。
这就是李云裳失败的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
改革可以要了某个人的命,但不能断了所有修士的财。
李云裳问道:「这些东西能一直留下来吗?而不是像我之前一般,短短数年便可烟消云散。」
「先进的生产力会永远留下来。
,
顾温给予肯定的答复:「您觉得有人会反对烧煤炭吗?而且发展到如今这一步,并非是我之功劳,是天下人。」
相对于李云裳的天下大同来说,顾温的治理润物无声,从始至终面临的反抗都很小。
修士不需要煤炭,凡人的地方势力又显得过于渺小。
地主士绅自然是在反抗的,但为了不招惹玉皇宫,当地的修土宗门会主动弹压,谁露头谁死。
这也顾温请各地宗门掌教来三清山喝茶的结果。
李云裳又问道:「这些所谓的机器都是你拿出来的,工厂的建立也是基于你的政令,若你走了如何保证不人亡政息?」
「最初是我,但后来就不是我了。」顾温举例道:「如纺织机器,从最初版已经选代八次了,据闻剑州那边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