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哪一个更容易成为核心技术工人?”
“这是我们在驻城招收的第一批工人,以后他们可能是组长、班长、工段长甚至工程师,你还认为文化不重要吗?”
“.”
郑强不说话了。
一分厂这三年间的发展速度极快,从三百人膨胀到了七八千人,引进了两条海外生产线,
这个过程中除了那些大中专生之外,“火线提拔”的班组长们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这些年轻而优秀的班组长,是一分厂能够成功的坚固基础。
汽车厂毕竟是一个技术性企业,对于这些基础领导岗位,还是有一定的文化要求的。
虽然世事无绝对,小学文化的人也未必不能成为工程师,但一个需要成百上千优秀技术工人的企业,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未必”上。
“对不起李厂长,是我想的肤浅了.我去巡考了”
郑强低着头走了。
李野看着他不断的进出几个考场,在某些考生身边驻足,神情不断的落寞下去,也只能无奈的叹息。
郑强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从小地方考到吉大,然后被大厂长挖到轻汽公司,再然后跳槽进了一分厂,一路靠着知识改变了命运。
所以他太清楚这次考试对现场这些考生的意义了。
他此刻的心情,可能就像高考的阅卷老师,拼着命的在试卷上寻找可以得分的内容,宁愿多给孩子加上一分,也不会给孩子减上半分,
因为人性的善良,都希望他们可以掌握住这人生中可以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是李野,考虑的却要比郑强更深远一些。
一个庞大的企业里,工人必然会分化成几个群体,如果班组长都不注重文化、技术,那么他们对于后来的人,就会抱起团来进行抵制。
所以就算是驻城这边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人,李野宁愿从临县招工,也不会降低招工标准。
就算郑强这个技术负责人表示“可以胜任”,他也只能狠心一回。
。。。。。。。。。。
招工考试结束之后,老师加班阅卷,第三天就张榜公布了录取名单,抢在奠基仪式之前,把第一批工人招录完成。
但是当那些新工人前来报到的时候,郑强却气急败坏的找到了李野。
“李厂长,李厂长,这简直太不像话了,这是把我们当傻子玩呢.”
李野好笑的问道:“你这话没头没尾的,什么把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