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26章 625内地造船技术团队,抵港学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626章 「625」内地造船技术团队,抵港学习!

1993年,10月27日,

一架港龙的飞机,从帝都起飞,飞往港岛。

飞机上,是来自全国各大造船厂的70多名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30-40多岁的技术人员,一个个佩戴着眼镜,身穿朴素的衣服,多多少少有点搞学问的文人气质。

“各位同志。“

“先安静一下。”

领队的刘总工站在机舱过道中央,眼镜后的目光炯炯有神,声音洪亮。

技术人员们很快安静下来。

“大家都是来自全国各造船厂的骨干,很多人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这次我们去港岛,肩负的任务,大家心里都应该清楚。”

“而行为约束,想必各自的造船厂也应该跟你们讲过了。”

“首先,到了港岛之后,你们会有另外一个身份——普普通通的码头工人,不要对别人说你们是内地造船厂来的,你们就说是来打工赚钱的就行了,不用多说,如果有人特别好奇问你们,你们就告诉我,我会找人安排。”

“现在美帝国主义的霸道,想必你们也清楚,他们不会想我们掌握先进的造船的技术……”

在场的工程师们,之所以能派来,政审是绝对严格的,政治觉悟也经得住考验。

他们纷纷点头。

刘总工:“好了,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一下这一次到港之后的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将会由港岛的企业五星集团负责,他们会安排宿舍,每个月休息8天,补贴每个月……”

“好了,现在我说一下船的事。”

“这艘船满载排水量35000吨,船长接近200米,有着苏联工业体系的成熟设计。“

“同志们,这艘补给舰对我们的技术价值,远不止于它35000吨的排水量这么简单。“

他翻开第一页技术参数表:

“首先看船体结构。这艘船采用的是苏联特有的双层船壳设计,在关键部位还使用了特殊的波浪式焊接工艺。这种结构在恶劣海况下的抗压能力,比我们现有的单层船壳设计要强30%以上。“

坐在前排的轮机专家老张立即掏出笔记本记录,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其次是动力系统。“刘工继续道,“根据资料显示,它配备的是苏联最新研制的混合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功率达到2400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