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旧征西,新骠骑。
难道山东士族就没有仿制新的骠骑钱?
显然也不可能。
做了初一,必然也会做十五。
那么为什么贾诩只拿了这征西钱?
新,旧?
斐潜忽然有些明白了。
『文和此汤药,确实不错,但是我怎么觉得文和你这汤药……有些不符合文和身份……』斐潜说着,从桌案上翻出了之前斐蓁留下的那篇《调燮赋》,递给了贾诩,『来,这是犬子近日所写文章,文和不妨多加斧正。』
贾诩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嘴里说着不敢,但是依旧接过了斐蓁所写的文章,看了起来。
过了片刻,贾诩放下了文章,刚要开口,斐潜就说道:『说不足之处,其他的就不用说了!』
『唉……』贾诩叹口气,跟着斐潜混,多少有些没意思。不过略微停顿了片刻,便是说道,『略浮于上。』
简单来说,就是『空』了。
当然,以斐蓁这样的年龄,能做出这样的文章来,好吧,即便是有人帮忙润色代笔,但是也算是不错了,不可能要求得就必须如同贾诩一般的老辣,所以也就自然被贾诩一眼看出其中的问题。
虽然说在文章里面,斐蓁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常平仓五均市,以及官吏劝农勤勉等等,但是这些东西都流于表面。
是大汉早年没有常平仓么?
那么为什么到了当下大汉的百姓依旧那么痛苦?
别以为在斐潜治理之下,关中百姓就很幸福了,顿顿都能有酒有肉,但是实际上能顿顿吃上肉的,依旧只有士族子弟,平常百姓偶尔能吃上一次,就算是改善生活了,要不然斐蓁也不会在文章里面写出贫穷百姓和士族豪右的饮食差距问题。
只能说是在斐潜这里,关中百姓饿死的少了。毕竟关中整体上来说,依旧有些人手短缺,只要不是真到了什么活都懒得做的程度,混点饭吃还是没有问题,吃得差一些而已。但是要说在斐潜麾下的所有百姓都进入幸福安康的大汉兴盛模式,那还早得远。
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常平仓制度,也不是什么要劝农勤勉,而是实际做的事!
谁来做?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要怎样保证能做好等等,才能算是脚落下了一些,而最后要等到完全踩到地面上,依旧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说,斐蓁的文章显得『空』也就算贾诩给予比较中肯的评价了。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