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们都应该明白,这种优势有多么重要……经过了漫长的战争之后,我们损失了太多人力和财富,我们再也不希望去打那种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了。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够在某个时期里面获取某种突发性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那就有可能通过快速动员和迅速进军,在短时间里快速压垮一个大国,赢得前人所不敢想象的胜利。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卷入战争,那我们就一定要力求去赢得这种胜利,而你们,就要为此做出准备,现在就开始!”
艾格隆的话,倒也并非是完全的吹嘘。
现在,工业革命的大幕虽然徐徐拉起,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剧变”还只是集中在起源地英国、以及和英国最靠近的低地地区和法兰西北部,因此可以说,这些地方获得了相对其他地方的生产力优势。
而低地地区,因为国小力弱,所以哪怕发展领先也注定无所作为,所以可以略过不谈;
英国固然非常强大,但是经过上一次的大战之后,它已经陷入到了它时常有的“故步自封”的状态当中(类似于七年战争之后那种军备废弛的状况),而且英国的传统就是和平时期只保留少量陆军,也不重视战术和军备的革新,因此哪怕此刻拥有傲视全球的技术和生产力优势,但是它却没有转化成陆上的军力优势。
那接下来只有法国,一边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享受到了技术发展的成果,一方面又有庞大的人口和陆军传统,只要选对了思路,并且锐意改革,那么它完全就可以把生产力的优势转化为军力优势,进而在某一个时间点内,拥有对其他陆地邻国巨大的战力优势。
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动员力的进步,往往就可以让体量相当的对抗当中,握有优势的一方迅速战胜对手,普法战争能够在三个月内分出胜负就是明证。
艾格隆就是要“逆练”普法战争的经验,让法兰西成为握有优势的那一方。
他现在站在了一个好时候,毕竟现在整个中欧和东欧都还没有被卷入到浩浩荡荡的工业革命当中,甚至东欧还有些国家还没有废除农奴制——更别说“欧洲洼地”俄罗斯了。
直到1850年,普鲁士在奥地利面前都没有什么底气,所以在面对奥地利的武力威胁时,它在《奥尔米茨条约》当中不得不忍气吞声,对奥皇俯首称臣。
所以,只要他利用好这段时间窗口,那么他一定可以握有超越所有对手的巨大优势,他不需要穷兵黩武每天去四面出击,但只要他找准时机,释放自己积蓄起来的力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