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喝了最爱的可乐,他年纪最轻,精力也最旺,忽地站起身在屋里来回溜达,仿佛活动身体。而他停在挂钟跟前,端详了一会,手一伸。
把钟摘下来了。
再一抠,电池取出来了。
所有人瞪大眼睛,尤其是美方代表:你特娘的也太松弛了,比我们美国人还松弛!
中方代表在惊诧莫名后,开始努力憋笑,女领导咳了两声,来了句场面话:“无论怎样,中方在原则问题上都不会让步。”
“美方在细节问题上也不会让步。”
继续对照文本。
陈奇回到座位,一个同事实在忍不住,小声道:“你小子好大的胆子,你怎么敢去摘钟的?”
“都到这份上了,剩下的就是走形式。我不摘,他们也会摘的。”
陈奇无所谓道,他见得多了,深知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什么议会、联合国大会,骂人、打架、扔猪大肠、送龙袍的啥都有。
但他摘钟这一幕,给现场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出现在了各种回忆录里。
…………
17号。
早上5点,华盛顿寒风逼人,又有大批记者围聚在贸易代表处的门口。特别是港台地区的记者,有人甚至在门外整整坐了一夜。
“出来了!”
“出来了!”
陈奇穿着那件呢子大衣,像个人似的走出来,立时被团团围住。此刻还没让往外透露消息,他看着大家期待的面孔,也只能用外交辞令:“无可奉告!”
他后面是个美方代表,同样避而不答。
陈奇和几个同事暂回大使馆整顿,向京城汇报结果:基本搞定了,只等着签字仪式。
他心态好,还小憩了一会,临近中午又返回贸易代表处。此时消息才公开,新闻厅内,参加谈判的双方代表都聚齐了,分三排站在签字桌的后面。
记者们挤满了新闻厅,镁光灯在大厅里闪闪烁烁。
双方都非常疲惫,又非常兴奋,用几天来剩下的最后一点精力对协议的签订表示祝贺。女领导和希尔斯分别在各自的文本上签了字。
而后,交换文本、握手、拥抱……
“哗哗哗!”
“哗哗哗!”
全体热烈鼓掌,上次没喝到的香槟酒也端出来了。
“干杯!”
气氛终于欢快,大家推杯换盏,女领导、希尔斯、梅西等核心人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