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再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肯定是精力不济。但顾问则个,则是没有问题,还继续保持了文家对中枢的影响力。
文彦博拄着鸠杖,虽已八旬高龄,目光却仍是有神:“侍中,东西二镇辅军之事,审得如何了?“
章越道:“如今是蔡元长来审此事,自首和逮捕十二个谋划此事的虞侯以上将官,六成是太学生。”
他顿了顿道:“甚是棘手啊!”
冯京问道:“侍中,这等祸乱之事,何不交御史台,刑部?”
章越差点失笑,要交给刘挚、王岩叟、梁焘他们来审,他们能给你审出个花来。
章越道:“御史台的言臣,若非他们激烈处事,如何能激起兵谏之事,本相早有整顿之意。”
朝廷重大政策方向的调整后,人事肯定也要跟着调整。
文彦博鸠杖轻叩青砖问道:“蔡持正,章子厚二人如何处置?”
章越看了冯京一眼,蔡确与他可是儿女亲家。
“文公明鉴。“章越望向远处宫灯,“若要平息朝堂纷争,须得一碗水端平。“
文彦博捋须颔首:“老朽听闻,太皇太后的意思是此二人皆要谪往岭南。“
章越忽然道:“文公此番入京,洛阳百姓扶老携幼相送,可见德望之隆。“
文彦博摇头笑道:“老朽这把年纪,本不该再过问朝政。只是“他望向章越,目光深邃,“有些事,总要有人来说。“
章越笑道:“方才听两位相公言语兵谏之事,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昔有君王、高僧、富贾同处一室,阶下立一持刀百姓。三人皆命其杀另二人——二位且猜,这百姓会听谁之命?”
文彦博,冯京听了略有所思。文彦博鸠杖顿地:“侍中此问“
章越道:“有人道必是君王,但在礼崩乐坏之时,王命不如刍狗。”
“百姓到底杀谁?与君王,高僧和富商三人身份无关,而是取决于百姓自己。”
“取决于百姓是否贪婪钱财?是否虔信?是否忠君?权力不在于上位者的身份,而在于民心所向……”
“兵谏之事为何会起?”
“将罪责都归之于挑起兵乱的虞侯或是蔡持正,章子厚,都是错的,朝廷骤然废除变法,才是根本。”
文彦博,冯京都知章越在强辩,在狡辩,但是这时候谁有什么办法呢?
冯京也不愿对蔡确赶尽杀绝,但这件事他必须表现出一究到底的态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