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宰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此盛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认为文学之士,固有清高和骄傲在其中的,甚至称之于迂腐,不合于时宜。但这也是读书人称之为读书人的地方,他们的才华和长处也是由此而来。

“这些人……当官当了几年就去了差不多了,或者被多收拾几次,也就明白什么是圆融世故了。不过这二者说到底各有所长!”

从真宗仁宗时选拔文学之士,到神宗王安石变法时选拔经义之士。

看似不起眼,却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转折。

郭林闻言叹道:“因此才有离群索居的隐士,反过来说才有大隐隐于朝之说。”

“但大隐隐于朝又何等之难。”

“我倒不愿宣哥儿位列公卿,如此多不自由。”

章越道:“说起隐士,不得不说起陶渊明。但陶渊明不过一名小官,若不是写下那么多垂世佳作,为何能妇孺皆知?”

“史家笔下只是记录着帝王将相,对于普通人一笔带过。”

“然而正因陶渊明是文学之士,写下了那么多诗歌,我们才知道他的生平,这世上叙事不是都由帝王将相而构成,也有平常人的点点滴滴。”

见章越如此言语,郭林点点头:“丞相所言极是,若要造个盛世,那么不是帝王将相的盛世,也是普通人的盛世。”

章越听出郭林话外的意思道:“也有经权之故。”

“原先国朝鉴于党项相国张元之故,设了特奏名以笼络未第士子。”

“馆职也是其一,先帝在位时不喜欢文学之士,所以改革太学,以经术取人,后又罢黜馆职。使先帝一朝再无晏元献(晏殊),欧阳文忠,杨大年之士。所以我才继续设立馆职。”

章越本就擅长经义,不善于诗词。

先帝为什么不喜欢文学之士?因为这些人老与朝廷唱反调。

所以元丰改制连【职】都取消了。

其实馆职设立,就如同特奏名一般,朝廷为了安抚人心,设立一个渠道给那些读书人。

作为笼络之用,倒不是真正要选拔文学之士。

郭林身后的郭宣听了,当即放缓脚步。

“丞相。”郭林对章越之言轻轻道,“你忘了当年我们读书时的事么?”

章越失笑道:“师兄我怎会忘了。”

章越望着金殿道:“当年非仁庙恩典,我又何尝会有今日。”

“师兄,你我读书之事,我更至今仍在梦中萦绕,无一日敢忘怀。”

郭林道:“师弟的辞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