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明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9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是「皇极」的实践。

甚至没有讨论是不是的余地,只让论述为什么。

大江南北的士人,尽数被皇帝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思想奸污。

而这次殿试显然收敛了许多。

所谓三德,无非是达成新政的路应该怎么走,是刚,还是柔,亦或是中庸。

这对应了自前中枢面对民乱反扑的姿态。

按照皇帝以往的做法,皇帝恐怕不会问考生们应该走哪条路,而是如何更好地走某一条路。

此番一反常态这般小心翼翼,只能说明,朝野内外对于「三德」的分歧,比新政这个「皇极之实践」要来得更大!

大到新党内部都出现了无可忽视的争论!

大到皇帝不得不审夺局势的地步!

那么,此时朝中的三德之道,又是哪一德占据了上风?

想到这里,殷浩连忙请教道:「那此次一甲文章,各从哪一德?」

所谓管中窥豹。

在这种背景下,一甲三人的文章及其名次,必然潜含着不容忽视的政治意义,这也是皇帝放风试水的意义所在。

张意闻言,抚掌而笑,虽说眼前这位是监生出身,但好列没有蠢笨到底。

他含笑以对:「听闻皇帝钦点的状元郎本是张居正长子嗣修,所著的文章,题眼便是大乱当从刚克。」

殷浩听罢,当即冷笑一声:「如今国库充盈,武备耀威,何等盛世?不想着歌功颂德,竟言必称乱世,与危言耸听的贼子何异?」

「朝廷要是一度以‘刚克’待人,那天下才真离大乱不远了!」

言语发泄一番后,殷浩再度抬头看向张意毕竟张意既然说「本来」,那张嗣修这个状元身份,之后想必有所变动。

果不其然。

只听张意继续说道:「所以,内阁、礼部、翰林院、六科十三道,群起进谏,皆以堂官之子乃皇帝亲自选考,不宜拔擢过甚。」

「一番争论往来,皇帝最后还是将其降至一甲第二,为榜眼。」

殷浩闻言,面露喜色。

张嗣修上次会试因为没有避讳而被點落,此后潜心修持了三载,学问上自然少有瑕疵,甚至还有皇帝属意,但即便如此,仍旧没拨得头筹。

看来,一场民乱以后,朝中的水温已然没那么烫手了。

旋即殷浩朝张意又满怀期待问道:「那状元郎文章,可是取的‘柔克」?」

若说取刚克,必然杀伐酷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