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明1635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3章 另类的宪法与春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冯尚书!”

“臣在!”

崇祯望向冯英,冯英捧着一份文书走出班中。

“宣布一下宪法相关纲要吧。”

“臣遵旨!”

接下来,冯英侃侃而谈。

简单介绍了一下大明宪法主要条款,以及过程中的各种修改与集思广益。

有了朝鲜一事作为铺垫,律法的事儿就顺畅多了。

大明文官天生喜欢没事找事刷存在感,哪怕好官和忠臣。

大明宪法在六部、督察院、大理寺探讨过若干次,内阁也主导过几次讨论会议。

反对声不少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但天子、内阁与刑部强势推进,最终形成试行版。

而且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两条,宪法可每隔一至两年修订,不断完善使其更符合国情。

阐明大明为君主专制国家,规定将花费不超过三十年时间,慢慢过渡到君主立宪,并对部分名词进行了详细注释。

洪武爷当年创立御史及六科言官制,说白了就是从最高层设计出资本主义萌芽。

只不过没有相应法律作为强力支撑,渐渐演变成无休止的勾心斗角,空耗国家根基。

而大明宪法对君主继承、朝堂框架、军与政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等事项,都予以清晰界定。

政务方面设立全国明镜台,为君王以下最高权力机构。

各级官员、社会名流、底层百姓凡有突出表现者均有资格加入,共商举国大事。

军务方面有专属军机处军事明镜台,皆由兵事系统人员参与,不针对民间。

所有内阁及军机处成员、律法、军政大事都将从明镜台诞生。

在三十年过渡期间,君王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是崇祯需要严格把控的方向。

大明官员养成了与君王争夺权力,必须从律法上予以规范,否则革新终将演变成失控。

这条口子让朝官们看到了希望,虽然三十年还很遥远,却也表露出君王态度走向,写进宪法可不是空口白牙。

天子要权但不滥权,与天下人共治,也从根本上杜绝了仕林崇尚的君主同士大夫共治的幻想。

直到冯英说完,文官们全都罕见地选择了闭嘴。

要论其带来的震撼度,从某种层面而言远超两地战事,这些都与前期铺垫密不可分。

“冯尚书!”

“臣在!”

“立即将宪法刊印成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