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8章 开皇之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坐稳了皇位——非要说的话,对皇位有那么点想法的人又不是只有杨坚一个;他也不能统一天下——虽然北朝基础打的可以,但是没有后续发展也没有用……

总而言之,李世民也不否认杨坚的能力和功绩。

但是吧……

“但是这上面对于隋文帝的问题方面,是不是太过简略了?”李世民喃喃道,“虽然这后面有一个‘蕴藏大乱’的评价……”虽然“蕴藏大乱”这四个字,分量已然非常沉重。

别的不说,杨坚的那一个心性多疑而刻薄的问题,导致的难道就只是简单的“人心问题”和“政令问题”八个字吗?

要李世民说,杨坚的多疑与刻薄,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后来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隋炀帝本人在隋朝灭亡这件事情上出了大力,但是这个锅也并不全是他一个人能背完的啊。

杨坚心性多疑而刻薄,这是根本→他得位不是特别正,虽然两晋南北朝以来得位不正的并不少见,但是杨坚本人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显然不能释怀:他没有足够的功绩傍身,哪怕兵变也说不上正统;他又没有豁达的心性,总怀疑别人会因此而不认同、不服从自己;

毕竟非要说的话,李世民承认,自己……呃……但是他自己是一点也没有什么多疑刻薄的心态的!

→因为担忧和恐惧、猜疑,所以杨坚的心性变得更加刻薄和多疑起来,堪称恶性循环→裁撤朝堂冗余机构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但是杨坚的性格导致他不仅裁撤,他还难以信任其他的大臣→于是,他在很多事务甚至几乎是全部事务上,都要自己决断;

这叫什么?李世民觉得,这叫做吃力不讨好!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治国理政和用人,都要懂得松紧,要懂得抓住关键,杨坚虽然并非不懂,可他的性格让他很多时候做不到。

→全部自己决断的话,精力是否充足都可以算是次要的事情了,更关键的是,决策的正确率如何?一个人的脑子难道便能敌得过群策群力的脑子吗?就算有,杨坚显然也没有这种脑子→决策中总会出现失误,但由于大臣们都知道杨坚的性格,于是基本上都不敢反驳,也不敢提意见,而是将错就错,糊里糊涂……

这么下来,能不出现问题才怪!

虽然开皇年间整体尚算欣欣向荣,但那是因为时日尚短。

如果后来的皇帝能够意识到问题,加以改善,填补上这些漏洞和大坑的话——那倒也无妨了,毕竟谁也不能说自己治国期间能够十全十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