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杨广,你急什么?
“没错,从这些政令上来看,杨广确实颇为自负。”刘邦觉得,这么一个形容非常恰当,很符合杨广的种种行为,“他又不是没脑子,却还如此行事,只能是他极端自信到了自负的地步了。”
杨广能够谋夺太子之位,还顺利登基,显然不是那种没有脑子的蠢货,也不是那种不知道该怎么行事的人。
但是,在秦朝曾经滥用民力的例子活生生的摆在那里,在他自己征发徭役之后相当高的死亡率摆在那里,他还是选择这样制定并且推行政令,还是不在乎死去的那些百姓和民间的怨言……
只能是因为他的自负。
自己的政令是没有错的!自己的眼光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工程就是应该要修的!
所以,修的速度快一点,要求高一点,又有什么问题?
百姓们都应该为了这些工程奋斗,都应该认识到这些工程的价值——这可是利国利民之物!
如果说百姓们都是愚民,认识不到这些工程的伟大,那也无所谓,反正他们也不能怎么样。
自己的皇位相当稳固,自己的统治也坚如磐石,自己的头脑和手腕绝对高明,怎么可能会被推翻?
就算,就算真的有那等不识好歹的民众作乱,那也不可能敌得过隋朝的兵马……
杨广显然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判断和政令有问题,也不觉得百姓真的能够对自己的江山造成多大的影响。
萧何叹气:“这种自负,再加上他的强烈野心,他做的事情一定还有很多。”
想要让百姓们走到坚决反抗的那一步并不容易,大多数时候,百姓们也是能忍则忍,甚至是忍到了自己身死、家人身死的时候,也不会去说要造反——那毕竟是一个太过艰难的决定。
所以,在隋末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杨广必然还大刀阔斧地去干了其他大事。以此,才能将天下百姓都彻底推向了对立面。
这个过程不长不短,就是苦了当时的百姓啊。
生不逢时,逢此世道,又将遇乱世,有多少人能够得以幸存?
【杨广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
【他不是那种无脑之辈,他能够清醒地分析情况,能够冷静地做下决定,能够很好地掌控朝堂——包括培植自己的势力,以及打压势力威望过高的大臣,而不影响自己的统治。】
【但是,他并不是那种能够听得进去劝谏,能够积极采纳臣子谏言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