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凡看着朱健那副想入非非的样子,心中好笑。
让这些一贯靠着国家拨款过日子的书生下海去做生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如此。
他们对于市场的规模没有任何了解,只会简单地拿几个数相乘,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就以为自己发现了商机。
后世的互联网上就经常有这种段子,说全国有14亿人口,只要有1%的人买自己的货,就有1400万顾客。从每人身上赚1块钱,就能够赚到1400万。
至于为什么是1%,而不是1‰,他们就说不清楚了。
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做生意,给他们再多的投资,也是打了水漂。
“朱主任刚才算出来,湿润剂一年的市场规模是300万,那么,泽山所能拿到其中的几成呢?”高凡问道。
“几成?”朱健又被问住了,愣了一小会,他才用不确定的口吻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研制出来的湿润剂也就是五六种,我们的ZSII型湿润剂是其中性能最好的,占据个两三成的市场,应当不成问题吧?”
高凡摇摇头:“朱主任恐怕太乐观了吧?首先,市场占有率不是单纯由性能决定的,销售的因素更重要。我想知道,如果泽研所现在开始生产湿润剂,要想卖到全国各个矿山去,朱主任准备派出多少业务员去推销?”
“……”
朱健无语,他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啊。
“泽山这边的钨矿,和泽研所的关系好,购买泽研所的湿润剂肯定是没问题的。但祁东那边的铁矿,会放弃它们本省的产品,接受咱们茂林出的湿润剂吗?”高凡继续问。
裴恒学轻声回答了一句:“恐怕够呛,祁东的冶金技术研究所,也搞了一种湿润剂。祁东那几家铁矿如果舍近求远,跑来买咱们泽研所的湿润剂,我估计祁东经委都会找他们算账的。”
“还有,朱主任说泽研所的ZSII型湿润剂是性能最好的,这个判断未免也有些过于自信了。其实,湿润剂不外乎就是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呗,什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月桂醇醚磷酸酯、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找一个合适配比,再加入一些助剂,要配出一种性能更优越的湿润剂,没多大难度吧?”高凡呵呵笑着说道。
朱健瞪大了眼睛:“原来高经理也懂化学?”
“高经理是北大化学系的学生。”萧平没好气地提醒道。朱健那话,实在是有些口无遮拦了,换成一个心胸狭窄一点的人,这会就该跟他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