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和化学清洗剂这两个产品稳健地发展,利用来自于这两个产品的利润,高凡组织包括北大师生在内的科研团队不断开发新产品,作为公司的技术储备。
高凡有来自于后世的先见之明,能够指出科研的方向,加之有足够的科研资料保障,出成果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维生素厂那边,因为采用了国内首创的两步发酵法,加上各种工艺改进,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德国的劳氏、美国的瑞氏等国际大牌企业,从而能够不断地蚕食这些大牌企业的传统市场,目前在国际维生素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
化学清洗剂的技术已经迭代了六七次,每次都是在国外竞争对手研发出同类产品的时候,便推出新的一代,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
也就是因为日用消费品的市场比较依赖于品牌营销,而沧海化工这样的小身板,在品牌推广方面无论如何都是无法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的,因此直到现在也还是只是获得了很小的一些市场份额。
不过,即便是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小份额,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足够了。仅仅是化学清洗剂,一年就有两三千万美元的出口创汇,在茂林省也算是一个创汇的拳头产品了。
另外一项产品,挂在化学清洗公司的旗下,算是化学清洗剂的上游产品,那就是几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这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精细化工产品。
其中一种表面活性剂,是高凡当年委托449宿舍的舍友们集体开发的,其中吴子贤出力最多,那就是在石油开采中用于对粘稠油份进行活化稀释的活化剂,目前已经卖到了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国家。
还有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清水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清水吸附粉尘的能力,是用于矿山除尘的。这种产品,高凡最早是在泽研所听说的,后来他出了一些主意,与泽研所的工程师对产品进行了一些改进,性能有了显著提高,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矿山除尘的三成市场。
所有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瞄准一个细分市场,借助领先一步的技术脱颖而出。产品的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投入少,见效快,非常适合于沧海化工这种民营小微企业。
好吧,“小微企业”这个词,其实是高凡在公司内部说的。他如果敢在外面说自家的企业是小微企业,会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的。
你一家维生素厂,投入就是2000多万美元,年创汇一亿多美元,你如果自称是小微企业,让一干资产原值不足千万人民币的省属企业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