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到自己公司去的想法,郑立农听罢,倒也不急不恼,只是平平淡淡地问了这么一句。
“我要挖人,总得向郑部长报备一下吧。要不回头郑部长说我挖了你们的墙角,再追究我的责任,我可就麻烦了。”高凡同样笑着应道。
郑立农摇摇头:“我现在就是一个退居二线的闲人,你挖不挖墙角,与我也没有关系。你又何必专门跑来告诉我呢?”
高凡道:“郑部长此言差矣。您别说是退居二线,就是退居三线四线,在化工系统里的话语权还是无人可比的。如果不得到您的首肯,我哪敢去挖墙角?”
“可是,我为什么要首肯呢?你听谁说过挖人家的墙角,人家还会首肯的?”
“别人我不知道,但郑部长您肯定是会点头的。”
“什么理由,说来听听?”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们的墙角早就已经松动了,不管我挖不挖,该塌的墙角都是会塌的。有些人已经是人心思动,被我挖走,好歹还算是肉烂在锅里。如果我不去挖,这些肉就掉到别人锅里去了。”
“你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我这里有个统计,郑部长想不想看看?”
“拿来我看。”
郑立农向高凡伸出手。高凡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迭材料,递到了郑立农的手上。
郑立农接过材料,发现这居然是一份化工系统各单位技术人员流失的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并不完全,很多单位不在名单上,还有一些单位的统计中也有遗漏,比如资料上有化工设计院的名字,但其中罗列的流失人员与郑立农掌握的情况是有一些出入的。
很显然,高凡的这份名单并不是通过官方渠道搜集来的。
不过,即便是存在着不少遗漏,资料上罗列出来的人名还是让郑立农受到了震撼。
各单位科研人员流失的事情,郑立农在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两年呆在化工协会,不用处理系统里的日常事务,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情况,所以他掌握的信息就更加充分了。
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掌握的人才流失情况进行汇总,所以脑子里还缺乏一个总体概念。
如今,高凡直接递给他一张名单,上面清楚地写着流失者的姓名、职称、毕业学校、流失去向等内容,密密麻麻,颇有一些视角冲击感,这就不能不让郑立农觉得震惊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郑立农用不敢置信的声音问道。
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