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妇女抢回去,就是为了给男丁混下去,用来当工具人的。
故而,四十岁以上的,那是一个都没有。
对于如今的朱元璋残党来说,年纪大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价值,把他们抢走都嫌浪费粮食。
这个时代,年龄到了四十已经算是老年人了,有谁抢人口,抢老年人的?就算是抢回来种田,也种不了几年。毕竟,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至于说,临走的时候还要在东南亚这些人身上抢上一把,伍子胥他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负担!
至于说他们之前是盟友,但是,盟友本来就是用来背刺的。
只不过,关键是要看到没到那个要背刺的时候罢了。
现如今,对于朱元璋残党来说,分明是已经到了这个进行背刺盟友的时候了。就当是,对方作为盟友,给他们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了。
伍子胥带人想要撤出这一战,徐承虽然察觉到了一些端倪,但是,却也不敢节外生枝,轻易进行阻拦。
之前的那三次海战,他确实被伍子胥打得道心崩坏。
之前那三次海战,明明他的兵力占据优势。可是,却被伍子胥耍的团团转。
伍子胥那神乎其神的指挥技术,实在是让徐承自愧不如。
之前的那三次海战之中,难不成是他真的只想着缩成一团乌龟壳,全力保障那些运输粮草的船只,而不做出反击吗?
他不是没有想过做出反击,只不过,不仅损兵折将,反而差点被伍子胥抓到机会,让对方的战船冲到他们保护在中间的运输粮草的大船。
有了这么一两次经历之后,徐承是真的彻底的学乖了。
打上几场败仗,他也顶多只是被骂上几句,算是损失大上一些,大不了这个阶级往下降一降。
可是,真要是因为他的粮草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常遇春的兵马因为没有粮草的情况之下全军覆没,那么,那个时候,轻一点的可能是个被撸到底,严重一点的,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一回事情。
真要是因为一人之失而致使前些数万大军全军覆没,这种责任背起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对方既然如今表露出一副想要撤退的意图,那么,徐承何必要拦上去?难不成他想要找虐吗?
毕竟,这个时候,对方都想走了,他就算是真的拦上去,难不成就能够留下对方吗?
要知道,海战这回事,东南战场谁都帮不上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