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桓温他们带领大量的战船离开之后,李世民这里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而他们也开始考虑,是将第一步的目标放在渡口晋军的身上,又或者是截击吕范的兵马。
一部分将领,是非常想要在桓温的身上打一手的。
毕竟这个目标人少船多,他们倾尽所有的水师,在足够的优势兵力之下,还是有很大的可能吃掉对方的。
吃掉了这部分兵马,晋军的后面的步骑大部队就不上来。
如此一来,戚继光算是对于他们李唐再有威胁,但也不可能上升到灭国的危险。
只要后面的步骑主力大部队上不来,戚继光就会缺乏攻坚的能力。或许,他拥有在他们沿海地区大肆破坏的能力,然而,却无法进一步向内推进。
故而,破坏再大,但总比让十万晋军步骑主力上来不断攻城掠地强。
更不要说,李世民以及他的一万玄甲铁骑,可就在这里呢!
这支兵马,又不是吃素的!
戚继光但凡登陆之后手脚慢一点,一但被抓住了,局势就会顷刻之间易转。
至于戚继光要调转战船回本土,一起拉着主力大部队一起上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十万人,那是一次能够拉得下的吗?
真要是戚继光全部都拉上来了,他们就算是水师力量不足,也得和对方拼一场决战。
对方战船上拉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一旦海上决战,双方远程火力对轰,那一边死的更多这都不用多讲。
戚继光如果真敢在战场上拉这么多人,这就代表着,他们的投石车和床弩只要能够落在对方的战船之上,基本都能够砸死人。
甚至,他们那个时候说不定就要使出同归于尽的打法了。
拼着战船的损失也要撞沉对方的战船,同样是沉船一架,我方落水一千人,但对方落水三四千人,李唐这边笑都能笑醒。
水师落水之后还能够往回游到自己的战船上,步骑落水之后,那就真的完了。
要不然,戚继光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拉着步骑兵马一起出发?
而是要建立一个桥头堡之后,才开始掩护步骑主力登陆?
只不过,李世民却并不想将目标放在桓温的身上,而是依旧准备按原计划水陆夹击渡口上的晋军。
相对于前者,后者的容错率更高。
戚继光率领战船呆在桓温他们后方一定距离之内,李舜臣就算是动作再快,一旦发起了攻击,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