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理财技巧企业,自己也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风云人物。
他的交易规模越来越庞大,他在外汇市场上的单日买卖金额最终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亿日元,可以与苏黎世银行的交易规模相媲美。
除此之外,他还拥有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给与收益率保障的“特金”,以及与银行交叉持有的价值八千亿日元的股票,还有不少不动产。
到1989年年底,阪和兴业最风光的巅峰时刻,其市值已经暴涨到了一万六千亿円,是宁卫民最初买入价的三十几倍。
尽管阪和兴业的职员一直保持在一千人左右,主业甚至是亏损的,全部利润只靠理财部门十个人。
但在不经意间,阪和兴业的总资产,包括商业票据发行余额在内,已经超过了十兆日元。
不知不觉,该公司的自有资本都已经高达一兆日元,排名全国第六。
仅次于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丸红商事、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五家公司。
在净利润方面,甚至超过了三菱商事排名全国第一。
以至于日本商界许多知名企业家都对北茂称赞连连,把其当做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商业偶像。
北茂本人甚至在1989年年底的忘年会上公然放出狂言,“谁都没想到,创业三十六年只积累到二百九十亿円资本的企业,在我上台后,不到十年间就能增加到上兆日元。如果从最开始由我来当总裁的话,公司规模也许早就变成了全国第一,起码也是现在的十倍。”
并且这番演讲在当时获得了如同海潮一样的掌声。
然而好景不再,谁能想到从1989年圣诞节当天开始,日本股市就拐头向下了呢?
不用说,依靠理财技巧获利的阪和兴业在持续的股市暴跌中会有如何的遭遇,完全是一目了然的。
毫无疑问,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持续的股市灾难,北茂对于由市场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认知他是极度缺乏的,也是严重估计不足的。
于是在进入1990年的三个月里,阪和兴业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经济泡沫破灭后迅速浮出了水面。
不但公司经营数据出现了高达三千亿円的巨亏,同时阪和兴业的股价也从1989年高峰时的八千九百七十日元,跌至了四千四百六十日元。
市值缩水近乎一半,从一万六千亿日元的高峰,跌落到八千四百五十一亿日元。
这还不算,由于股东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司内部变得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