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章 酸土与敌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是一块长满荆棘的荒地,坡度约15度,土层很薄,下面都是砂石。按现代标准根本不适合耕种,但现在别无选择。

他刚刨了几下,身后就传来脚步声。李老栓带着五六个社员来了,每人手里都拿着工具。

"愣着干啥?开干啊!"老农一挥手,"趁着露水没干,草根好挖。"

方稷惊讶地发现,这些人都是三队的骨干,李老栓显然早有准备。

"石灰我昨晚用水化开了。"李老栓小声说,"按你说的,掺了粪肥发酵。"

接下来的三天,方稷白天跟着大部队劳动,早晚挤时间在试验田忙碌。陈建军变本加厉地刁难他,把最累的活都派给他,但方稷咬牙坚持着,手上的血泡破了又起,最后结成了厚茧。

试验田的进展却很顺利。在李老栓暗中支持下,他们完成了深翻、施石灰、作畦等一系列工作。

方稷还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对比试验:将半亩地分成四小块,分别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案。

第四天傍晚,方稷正在田里记录幼苗生长情况,李老栓也能看出这个地就是长得更好,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方稷每天都详细记录新开垦的田的情况,李老栓知道方稷肯定被排挤,甚至还约了方稷到他家吃饭。

吃饭的时候,他把为数不多的稠粮给了方稷,自己碗里都是汤水,方稷哪里不知道这李老栓别看岁数大,但是出的力比青壮年还多,方稷强硬的给李老栓拨了一半稠乎乎进去,要是这么见外下次绝迹不再来了,李老栓才端起碗一起吃。

方稷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花白头发的李老栓看着自己碗里拨出去一半还稠乎乎的粮食,他鼻尖酸酸的,可能就是这些善良与淳朴,才铸就了上山下乡后来那么多共建的佳话。

油灯渐渐暗了下去。远处传来几声犬吠。

方稷吹灭灯,和衣躺在硬板床上。增产是一场硬仗,而他必须赢,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这片渴望丰收的土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