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麦苗,露出下面疏松的土壤,"你瞅这白根,扎得多深!大田里的苗子根都泛黄了。"
"苗情不错。"王大队长难得地夸了一句,蹲下来拨开麦丛,"这分蘖比大田里早了五六天,要是全大队的地都能这样..."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小苗旁边的土地。
围观的村民发出阵阵惊叹。方稷蹲下身,拨开麦丛查看土壤状况。虽然撒过石灰的地块改良效果明显,但土层深处仍然能看到板结的痕迹。
他抬头问道:"老栓爷,仓库里石灰还剩多少?"
李老栓的脸色立刻黯淡下来:"早用完了。就那点还是前年剩下的..."他压低声音,"王队长去公社要过,说是都调去修水利了。"
方稷皱起眉头。没有石灰,土壤酸化问题就无法根治,增产也就无从谈起。
"需要更多石灰。"方稷直截了当,"至少要1吨才能覆盖全村的耕地。"
王铁柱听到一吨心都凉了:"1吨?那要多少工分换?再说现在到处都在学大寨修梯田,石灰是紧缺物资。"
人群沉默下来。方稷看着周围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
张婶皲裂的手指,李老栓佝偻的背,狗剩瘦得凸出的肋骨...他们离吃饱饭只差一步之遥,不能卡在了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上。
"或许..."方稷突然想起什么,"有没有别的碱性物质?比如草木灰?"
"早些年用过。"李老栓摇摇头,"家家户户的灶灰都撒地里了,不顶事。"
方稷的大脑飞速运转。在现代农业中,石灰是最常用的土壤改良剂,但在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古代,农民们肯定也有自己的土办法...
"石灰窑!"他猛地站起来,"附近有没有烧石灰的窑?"
王铁柱和李老栓对视一眼:"二十里外倒是有个废弃的土窑,早些年烧过石灰。不过..."
方稷已经兴奋地打断:"带我去看看!就算是废窑,说不定还能找到些残留的石灰石或者生石灰。"
第二天天还没亮,方稷就跟着李老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