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白鹿指引
黄河汹涌澎湃,东流而去。
今年的上番府兵操训提前到了十月初,地点位于濮阳。大河对岸黎阳的义从军也参与了进来,
规模相当惊人,合计步骑三万五千人左右。
已经六十一岁的邵勋亲自出席了这场年度会操。
为此,他提前养精蓄锐了半月有余,直到今天,自觉精气神不错,于是出汴梁北上大河,检阅全军数万将土。
马是从御马(飞龙)中特别挑选的性情温顺、骑过许多次的马儿,只检阅时骑一阵,且身侧跟着七八名将校,随时注意突发状况。
邵勋并不喜欢这样,但部下们坚持,他就从善如流了。
不过在尝试了下,觉得自己还能驾驭战马之后,邵勋便放下了心来,亲自指挥部队进抵灵昌津(延津),限三日内搭起浮桥,渡河北上一一时至今日,大梁朝的演武还是如此逼真,并没有虚应故事。
将士们在看到久违的天子之后,同样不敢虚应故事,热情十分高涨,只花了两天半时间就完成了一一天子领兵,素来赏罚分明,三天完不成,保管河边一串人头,提前半日完成,定有赏赐。
看到将士们如此奋勇之后,邵勋也十分开心。
令旗挥舞之时,诸营争先恐后,令箭所指之处,战士脚不旋踵,
将士们依然是敢打敢拼的,依然是熟习战阵的,可能比起开国那一代有所欠缺,但也差不到哪去,毕竟军队的传承就没断过,各种征战经验、厮杀小技巧以及血的教训都传承了下来,他们的个人技艺也很好,严格的会操、讲武之后,是可以拉上战场的一一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参加过征讨慕容鲜卑、西域乃至林邑的战争,整体老中青结合,结构保持得相当合理。
把这样的部队传给儿子,邵勋问心无愧。
很多王朝开国之后,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视军队建设,甚至玩起了大裁军,或者将一线野战部队降级为二线屯垦部队,整体实力比起战争年代是有所下降的。
大梁朝没有像后汉那样搞丧心病狂的大裁军,也没有像曹魏、司马晋那样大搞世兵,到二代之时,军队战斗力是维持得相当不错,足够梁奴搞一些中小规模的战争了一一纵然战事不顺,也足够他挥霍多年。
他没有什么亏欠儿子的了。
十月十五,大军北渡灵昌津,抵达汲郡境内,与义从军万骑汇合。
此津历史悠久,是黄河上非常重要的渡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