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宰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众望所归(大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的。

好的时候和你极好,坏的时候和你极坏。

“不过子厚却不同。”苏轼说到这里,章越神色一敛。

“子厚还是讲些道理。他在位时,也多替反对新法之人说话。当今新党之中不可一概而论之,既有蔡持正,吕吉甫这般奸臣,但也有章子厚这般。魏公,他日顾命,对子厚你能否手下留情?”

章越一愣看向苏轼。

自己还未说要如何章惇,苏轼便替章惇求情来了。另一个时空的苏轼和苏辙,在乌台诗案后颠沛流离,被司马光召入苏轼进京,

司马光也是打算利用他兄弟二人的名望和影响力,来鼓动士林一起反对新法。

历史上苏辙负责上疏抨人抨政,苏轼负责写奏疏,兄弟二人分工合作,使新法一项项地被废除。

甚至连章惇,苏轼苏辙在历史上也没有顾及与对方在乌台诗案上伸手相援的情分。

现在苏轼居然和自己说新法不可尽废,新党不可尽除,而且还主动替章惇说话,这实是令章越没有料到。

不是苏轼变了,是历史变了。

这一世他们的怨气,没有那么大。这也不正是自己用意所在。当年种下的种子,今日开花结果。

但是章越没变,日后自己主政,不论新党旧党只有自己认可方可留下。

章越道:“旧党之中,也有司马君实,也有吕晦叔,也不可一概而论。何况我听说之前在殿上,章子厚反对司马君实举荐子瞻兄弟二人回朝。”

苏轼知道章越没有答允。

苏轼忧心忡忡地道:“先帝治天下二十年,用尽了权术。诗案之后,我本灰心仕途所谓。”

“但此番相召,我是真想替天下尽分力。章公蒙陛下托孤,如何能见得朝堂之上分崩离析呢?”

章越笑道:“子瞻莫非要调和新旧两党的党争,你与邢和叔倒是共论。”

苏轼道:“邢和叔是趋利之徒。”

“但我看得,若因党争而起,一旦新法尽废,新党尽逐的局面出现,则是势不可转。”

章越闻言欣然,司马光此番启用苏氏兄弟,想借苏轼之手打击新党,但苏轼早已与自己同列一方。

章越道:“子瞻喝茶!不知子由之论如何?”

……

数日后,苏辙也回朝了,被高太后接见并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是日,苏轼携弟同赴章府拜谒。

此番入京,首谒非举荐他们的吕公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