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40章 都是影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煦其实是根本不信,吕公著和那个在乡中放贷,逼出人命的族人,没有任何关系的。

尽管寿州吕氏,枝繁叶茂,富贵百年。

这样一个大家族必然良莠不齐,难免出些不孝子孙。

何况大宋之律,父母死,诸子析其产!

所以,在民间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关系,都是三代之内,属于亲戚。

三代之外,就是路人甲乙丙丁了。

甚至,一些中小地主家庭,连三代都要不了,就会直接变成陌生人乃至于仇人!

这是财帛动人心。

也是商品经济发展下的必然。

兄弟、叔侄?

有孔方兄亲吗?

所以,当下的社会主流,就是三代之外,不算亲戚。

但,那是普通人。

像吕家这样的顶级家族,就不是这样的。

虽然,吕家依旧会遵循父死诸子析产的操作来确保主家富贵。

但,随着吕家不断膨胀、扩大。

家族的旁系,那些三代之外的族人,也就成为了可用之材。

所以什么‘假臣之名’?

呵呵!

这和现代的临时工,是相同的操作。

没出事——他是我血脉相连的族侄啊!

出了事——彼假我之名,于乡间胡作非为,实在可恨!当依法治罪,绝不宽宥!

最妙的是,整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的。

再怎么查,也查不出吕公著和他的家人们,在这里面所扮演的角色。

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参与其中。

只是从中得利而已。

你要问——别人为什么赚了钱,还要上贡本家?

他孝啊!行不行?

类似这样的操作,在大宋的权贵家庭,非常普遍,而且很流行。

不过,这种操作,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因为,在现在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范仲淹的义庄、义田、义学模式。

通过自己死后将财产,捐赠成族产,绑定宗族,实现一种另类的魏晋门阀制度,并最终在明清迭代成控制县乡,用宗法取代国法,用族规代替王法的宗族社会。

皇权从此不下乡!

地方官想收税,就必须和这些宗族族长合作。

所以,赵煦对现在的权贵家族的这些操作,有着极高的容忍。

最起码这些家族比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