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3章 唐皇对谋,晋师登陆
去年冬天的时候,李世民在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接受李义山之计,将他们所拿下的幽州数郡,全力将百姓迁移至李唐本土,进行最彻底的坚壁清野,准备将半个幽州划为一片白地。
只不过,迁是迁了,这么急匆匆的迁移,这一路上的死伤,甚至还要在他们的预料之上。
而这个时候的幽州几郡,目前基本只剩下唐军用来防守的兵马了,残存的百姓,基本不剩下几个了,而且还都是老弱病残。
而幽州的防御,也被李世民交给了李唐大将李光弼进行负责。
至于他本人,则是亲自对阵戚继光的水师。
当然,李世民在陆地之上坐镇,至于水战的事情,则是被他交给了李舜臣。
李世民并没有想过贸然要和大晋打一场海战,将敌军阻拦在半岛之外。
如果要打一场海战的话,他们的胜算不大。
李唐得益于在疫情之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加上李世民这些年的治理,故而,可不像当时的北方那样,还没有恢复。
倾尽李唐,是能够拉出二十万兵马的。
而这二十万兵马之中,还包括五万的水师。
但是,五万水师,相比戚继光掌握的兵力却依旧不够。
戚继光就算是除去了保障后勤以及粮线防御的那些兵马,都能够拿出八万水师参战。
五万对八万,不管是在兵力上,又或者是战船的数量上,都差距不小。
况且,八万水师,不代表戚继光的战船上只有八万人。
这八万人,只是水师的战斗配置,不包括维修配置以及水手。杂七杂八全部算起来的话,八万水师,其实真正的人数绝对超过了十万。
当然,在这一点之上,李唐也是一样,五万不代表只有五万人。
同时,战船的质量上也不好比。
李唐虽然有李舜臣带来的龟甲船与九鬼嘉隆带来的铁甲船,这两款战船,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都是明朝时期的战船,相比东汉末年的战船,那自然是先进的。
然而,问题是,戚继光的战船也同样不是东汉末年的了。
宝船在吃水量之上,可不是这两款战船可以相比的。
战船的大小,在这个时期的水战之中,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的。
正面一战,李世民自认为他们的水师胜算不大。
而一旦他们的水师在正面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