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受创太多的话,之后,等到戚继光打下了一个登陆点,对方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运送兵马了。
而兵力不足的他们,也就再无法对于晋军的后勤造成威胁。
尤其是,双方的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正面打上几战的话,双方战船的补充速度上,李唐是远远没办法和大晋相比的。
以大晋的国力,他们如果愿意的话,战船可以像下饺子一样下水,可是,他们李唐的国力可以支撑吗?
故而,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他都不能贸然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打这一战。
李世民很大胆,既然受限于海上的力量,无法将其阻挡在本土之外,那么,那就干脆的将其大胆的放上陆地来打,主动让给对方一个渡口当做桥头堡,当做他们的登陆基地。
晋军就算是再奢侈,不可能让水师作为主战攻城部队的,水师的训练时间太长了,用这种兵种当消耗品,没几个人会用这种奢侈的玩法!
故而,戚继光大概率会像在他们北方之战的时候,水陆联合,水师在青北打开一个缺口之后,登陆之后的主力还是薛仁贵调给他的步军的兵马。
李世民猜测,戚继光再拿下一个登陆基地之后,下一步必然是运送晋军的步骑主力参战。
而戚继光要如此的话,他势必要调动一部分人马以及一部分战船返回大晋本土运输后方的步骑主力。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李世民所要对付的戚继光的水师就没有八万兵力了。
而且,戚继光既然占领了一部分渡口,那么,他必然是要在渡口进行防守的。
这个时候,就是李世民水陆联合,将戚继光的兵马剿灭于这个渡口之上。
这是一个针对戚继光的阳谋,李世民不怕戚继光不上当。
双方就是要赌,赌戚继光运送步骑主力的那一个时间差。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晋军竟然大张旗鼓的准备了这么两个港口,他们的后勤运输压力都用在了海路上。
那么,只要他们水师力量保存完好,对于对方的粮道,就始终是一个威胁。
故而,他选择亲自来对付戚继光这一路,而并非是幽州的薛仁贵和李牧大军。
幽州那边,那几个郡,对于李世民来说,从一开始就处于能守则守,守不了就放弃的状态。
尤其是,草原出现了那么一档子事,原本预计之中的援军也不可能出现了,李世民对于幽州那几个郡,更加是不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