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4章 遗产与未尽之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t;理由?"

"法律纠纷。"林晚将文件递给他,"一个叫‘绿色革命继承者’的组织提交了诉讼,声称吴鸿光的研究成果属于‘集体智慧财产’,要求重新分配所有权。"

"虎视眈眈的人还真多。"王昆鹏接过文件简单的翻看了一下。

林晚给王昆鹏倒了一杯红茶:"请您放心,咱们的法律顾问完全能够处理。"

方稷戴着橡胶手套,在无菌操作台前小心翼翼地拆开吴鸿光留下的牛皮纸档案袋。泛黄的记录本上,钢笔字迹已经有些褪色,但依然能辨认出那些狂热的实验记录——

"1978.9.15,于长白山北坡海拔2100米处发现野生小麦近缘种,暂定名‘寒芒’。极端耐寒特性,但籽粒极小,亩产不足30公斤……"

方稷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是农学界公认已灭绝的野生种,吴鸿光竟然偷偷保存了下来!

他迅速翻阅后续记录,在最后一页发现一行被反复涂改又描红的小字:

"与冬星杂交第7代,存活率提升但出现穗发芽缺陷,需回交改良。"

东北实验基地的会议室里,老育种专家刘建国拍案而起:"胡闹!现在谁还用系谱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高出十倍!"

方稷将一株"寒芒"野生种样本推到老人面前:"刘老师,您摸摸这叶片厚度。"

刘建国下意识捻动叶片,突然瞪大眼睛:"这蜡质层……"

"转基因做不到这种天然保护层。"方稷调出电子显微镜图像,"而且我们发现,它的抗寒基因在低温下会激活一种特殊蛋白,保护细胞膜不被冰晶刺破。"

会议室鸦雀无声。最终周部长一锤定音:"就用老祖宗的法子!系谱法+混合选择,双管齐下!"

零下30度的黑土地上,方稷和战士们正在搭建特制越冬棚。

"塑料膜要盖三层!"方稷呵出的白雾在睫毛上结霜,"最外层喷防冻液,中间夹秸秆,最里层衬无纺布!"

新兵小李搓着冻红的手问:"博士,这么金贵的苗子,为啥不放在温室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