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方稷笑着指向远处一望无际的麦田:"因为最终它们要面对的是整片东北平原的寒冬。"
夜幕降临时,方稷独自打着手电检查苗情。灯光下,那些承载着野生基因的幼苗静静伫立,叶片在寒风中发出细微的铮鸣,像是远古血脉的苏醒。
来年开春,当其他人都不抱希望时,方稷跪在尚未化冻的田垄上,轻轻拨开积雪——
一抹倔强的绿意刺破冻土。
"存活率51.3%!"检测员的声音在颤抖,"比对照组的冬星高出整整30个百分点!"
方稷抚摸着那些带着冰碴的叶片,突然想起吴鸿光笔记里的一句话:
"野生种教会我们一件事——活着,本身就是最伟大的抗逆性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个月后,"北芒2号"正式通过审定。验收当天,周部长掰开一个麦穗,数着饱满的籽粒突然老泪纵横:"行!以后再冷的冬天都有活路了……"
初夏的东北实验基地,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无边无际的麦田上。"北芒2号"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在微风里轻轻摇晃,仿佛在窃窃私语。方稷戴着草帽,弯腰检查麦秆的生长状况,指尖拂过那些坚韧的叶片,心里涌起一阵踏实。
"方老师!麦田里长蘑菇了!"
实习生小林的声音从田垄另一端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惊奇。方稷抬头,看见小林蹲在麦丛里,像发现宝藏一样指着地面。周围的科研人员都围了过去,方稷也快步走近,拨开茂密的麦秆——
一朵朵圆润的白色小蘑菇,像害羞的小精灵,簇拥在麦秆根部。
方稷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放在掌心。蘑菇的菌盖饱满光滑,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清香。他轻轻捏了捏,又凑近闻了闻,突然笑了:"是麦田共生菇!吴鸿光的笔记里提过,野生''寒芒''生长的地方总会伴生这种菌类,能固氮增肥!"
老农张大爷挤进人群,弯腰瞅了瞅,突然一拍大腿,皱纹里都挤满了笑意:"哎呦!这不就是俺们小时候说的''麦仙菇''嘛!六零年闹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