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多个装甲目标的红外特征、运动模式和薄弱部位。上个月在西北某基地的演习中,'天权'成功拦截了十五枚模拟'战斧'导弹,其中三枚是从不同方向同时来袭,拦截成功率达到100%。“
王总忽然皱眉:“电磁炮的供电是个大问题,这么大的瞬时功率,常规发电机根本无法满足。“
“这正是我们的核心突破点,“李默指向远处的移动供电车,那辆车的顶部隆起,覆盖着厚重的铅板,“搭载的是微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热功率500千瓦,采用固态氟盐冷却技术,能连续稳定供电七十二小时。整个供能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运维,从启动到关机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上个月有辆供电车在戈壁翻车,反应堆立即触发了被动安全 shutdown,没有任何放射性物质泄漏。“
考察团在靶场停留的时间远超预期,从电磁炮的弹药装载流程到抗电磁干扰测试,每个环节都被拆解展示。当“天权“速射炮成功拦截一枚模拟高超音速目标的靶弹时,周院士忽然抓住吴浩的手臂,指尖微微用力:“小吴,你如实告诉我,这两款电磁炮何时能正式列装部队?“
吴浩与李默对视一眼,后者点点头,眼中闪烁着疲惫却炽热的光:“'天权'近程速射炮已完成所有定型测试,生产工艺也通过了军工认证,今年年底前就能装备重点集团军的防空旅。'天枢'远程炮正在解决车载能源系统的小型化问题,预计明年第二季度完成陆基机动部署,而舰载版的研发也在同步推进——海军的055型驱逐舰改型方案,已经预留了电磁炮的安装空间。“
张副总望着远处归巢的无人机群,它们的航迹在天空划出银色的弧线:“当年我们搞航母时,被人嘲笑'航母无用论';现在搞电磁炮,又有人说'不如多造几枚导弹'。但今日观此测试,我才算真正明白:国防科技从来不是跟风赶时髦,而是要在无人问津处深耕,在关键时刻方能破壁而出。“
吴浩没有接话,只是望着“天枢“炮管上反射的阳光。那道光柱像极了三年前他们在戈壁插下的第一根测量桩,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在痴人说梦——在这片连手机信号都时断时续的荒漠,想搞出超越传统火炮的电磁武器,无异于天方夜谭。而此刻,这道光柱已能穿透数百公里的距离,精准命中目标,更照亮了未来战场的技术坐标系。
离开靶场前,周院士忽然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