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初期每刻钟添一次柴,等到了高温期,就得改成每五分钟一添。"
方稷拍拍手上的草屑,指着窑口说:"大家看这烟色就知道了。"他拿起一根长木棍,在窑口搅了搅,顿时窜起一股浓烟。"瞧见没?这黑烟说明燃烧不充分,温度顶多五六百度。"
他又往窑膛深处捅了捅,烟色渐渐转淡。"现在变成青烟了,"方稷眼睛亮了起来,"这就是我们要的八百度!石灰石在这温度下分解得最好。"说着,他示范性地调整着通风口,让青烟保持稳定。
"那要是烟色再变呢?"一个年轻后生追问道。
方稷笑了笑:"要是看见透明烟气,那就是过千度了。温度太高,石灰反而会烧过头。"他边说边用铁锹铲起一锹石灰石,在火光中比划着:"就像炒菜,火候不够不熟,火大了就糊了。"
村民们发出会意的笑声。老栓叔蹲下身,学着方稷的样子观察烟色,突然喊道:"快看!西边的烟发黑了!"方稷一个箭步冲过去,迅速调整通风:"对,就是这样,大家要随时注意各处的烟色变化。"
全村人都小心翼翼的盯着火,生怕烧坏了。
方稷用长柄铁钳从窑膛深处夹出一块刚烧好的石灰,石灰块还泛着微微的红光,在傍晚的暮色中格外醒目。他小心翼翼地将石灰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周围的村民立刻围了上来,好奇地探头张望。
"大家看好了,"方稷抹了把额头的汗水,从腰间取下竹筒水壶,"这块石灰要是烧透了,遇水会有大反应。"他倾斜水壶,几滴清水落在滚烫的石灰块上。
"嗤——"一声响,石灰块表面瞬间腾起一团白雾,水珠在接触的刹那剧烈沸腾,石灰块表面甚至迸裂出几道细纹,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围观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后退半步,有人惊呼出声。
"好!"方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反应这么激烈,说明烧透了。"他转向李老栓解释道:"老栓叔,这就像咱们蒸馒头,要是面没发透,蒸出来就是死面的。石灰要是没烧透,滴水就不会这么欢实。"